曹203北征乌桓 是现在的哪个地方!!
确切的说 是锦州 没错
齐晋鞌之战的原文和译文?
原文:
癸酉,师陈于鞌.邴夏御齐侯,逢丑父为右.晋解张御郤克,郑丘缓为右.齐侯73:"余姑翦灭此而朝食!"不介马而驰之.郤克伤于矢,流血及屦,未绝鼓音,73:"余病矣!"张侯73:"自始合,而矢贯余手及肘,余折以御,左轮朱殷,岂敢言病?吾子忍之!"缓73:"自始合,苟有险,余必下推车,子岂识之?然子病矣."张侯73:"师之耳目,在吾旗鼓,进退从之.此车一人殿之,可以集事,若之何其以病,败君之大事也?擐甲执兵,固即死也.病未及死,吾子勉之."左并辔,右援桴而鼓,马逸不能止,师从之.齐师败绩.逐之,三周华不注.
译文
公元前260年,秦赵()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
公元前260年,秦赵(巨鹿)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
张辽是什么人物?
张辽(169年-222年),字文远,雁门马邑(今山西朔州)人,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,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.官拜前将军、征东将军,封爵晋阳侯、关内侯.
张辽曾从属丁原、董卓、吕布,后归顺曹203,与关羽同解白马围,阵斩蹋顿,威震江东,多次击退孙吴进攻,甚至差点活捉孙权.
后人将张辽与乐进、于禁、张郃、徐晃并称为曹魏"五子良将".公元222年,张辽病情日渐严重,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,一代名将就此陨落,谥号刚侯.
东汉末年官渡之战的作用是什么
1、官渡之战是曹203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.官渡一战之后,曹203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,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.
2、官渡之战,是东汉末年"三大战役"之一,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.东汉献帝建安五年(200年),曹203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(今河南中牟东北),在此展开战略决战.曹203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(今河南封丘西),继而击溃袁军主力.此战奠定了曹203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.
3、官渡之战,经过一年多的对峙,以曹203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.曹203以两万左右的兵力,出奇制胜,击破袁军十万.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,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.曹203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,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.公元202年(建安七年),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,曹203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,公元207年(建安十二年)年,曹203又征服乌桓,至此,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.
桂陵之战哪
方获胜
战国前期,齐军在桂陵(今河南长垣北)对魏军的一次著名截击战.
战国初期,魏国率先在诸侯国中进行政治军事改革,国势强盛,与韩、赵合力兼并邻国土地,令弱小诸侯称臣.而赵、韩并未获得实利,徒令魏独强,对韩、赵自身构成威胁,故三晋联盟逐渐瓦解,魏、赵、韩各自图谋发展.魏为便于统治其广袤的东部地区,加强控制东方诸侯,兼受西方强秦的胁迫,于周显王八年(公元前361)迁都大梁(今河南开封),与向中原扩张领土的齐国形成尖锐冲突.齐一度试图削弱魏在中原的势力,曾出兵攻占魏地观(今清丰南),并迫使泗上诸侯由朝魏而朝齐.然魏惠王时魏尚有相当实力,齐国必拉拢韩、赵才能达到削弱魏国的目的.
十五年,赵在齐国支持下,出兵攻魏之与国卫,取卫之漆(今长垣北)、富邱,并驻兵.魏惠王乃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围攻赵都邯郸(今属河北),并征调宋国军队助战.赵成侯派麛皮求救于楚,楚宣王纳将军景舍之议,表面承诺出兵,实欲待赵、魏两败俱伤而见机取利.麛皮识破楚人意图,建议赵王与魏讲和,然赵王犹豫不决.同年,魏虽被秦乘机大败于元里(今陕西澄城南),河西重镇少梁(今韩城西南)被夺;然魏不为所动,仍令庞涓加紧攻赵.次年,赵求救于齐.
齐相邹忌主张不救.齐臣段干纶(一说段干朋)认为魏如破赵,魏势益强,于齐不利,主张救赵,提出先攻魏襄陵(今河南睢县)的作战方针,既示齐已出兵,又可待魏疲赵破之时,齐两收其利.齐威王采纳此议,派部分兵力与宋景善攴、卫公孙仓之军合攻魏襄陵,牵制魏军.同年,以田忌为将、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救赵.
田忌主张率齐军直赴赵地解围,孙膑料敌审形,认为魏强齐弱,赴赵,以弱敌强必败;可乘魏军精锐在外,魏都大梁防务空虚之机,采取"批亢捣虚"(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)、攻其必救的战法迫使魏军回救大梁,赵围自解.为争取战略主动,孙膑决计示敌以齐方将帅无能,冒粮道被市丘魏军截断之险,故意以不懂军事的齐城、高唐(今山东高唐东)二邑大夫率军一部先攻人多兵众的军事重镇平陵(今定陶东北),结果兵败战死,造成齐军固弱,指挥不力,不堪一击的假象,并掩盖齐军进军大梁的真实意图.平陵战后,孙膑迅即以轻车锐卒西进,直扑魏都大梁,将主力分散隐蔽其后,以示齐军人寡.庞涓中计,撤离邯郸,又自恃魏武卒精锐,竟弃其主力于后,率轻锐兼程赶回,企图全202齐军于大梁.孙膑闻魏师已撤,即令齐军折向北,至魏军还师必经之道桂陵截击之,大败毫无准备的魏军,擒(一说"擒"为制服、战胜)其主将庞涓.
此战,齐军料敌而谋,避实击虚,攻其必救,已握战略主动,又示弱骄敌,快速机动,巧施截击,终获败魏救赵之功,创造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"围魏救赵"战法,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.